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

[美] 珍妮特·洛尔(Janet Lowe)
推荐序一 良师益友 巴菲特 1991年夏末,我来到由国会议员埃德·马基主持的众议院小组委员会面前,回答有关所罗门丑闻的问题。听证会的房间里挤满了电视和平面媒体的记者,我当时非常紧张。马基主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生在所罗门公司的这种令人震惊的卑劣行径究竟是华尔街的典型特征还是只是个例,在这里他用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独此一家”来形容。 通常这种情况会让我惊慌失措,原因可能听起来奇怪:在高中的时候我差点没通过基础西班牙文这门课,而且从未接触过拉丁文。不过对于这个单词我却非常明白,毕竟我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就是我的老朋友兼长期合作伙伴查理·芒格。 芒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1959年我初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发现了,而且从那以后不断发掘他身上的独特品质。任何一个接触过芒格的人,哪怕相处极其短暂,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但是通常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的行为方式。显然,如果要“礼仪老师”给芒格颁发合格证,还需要对他多加培训才行。 然而,对我而言,芒格的性格令他与众不同。他的头脑的确令人惊叹:他比我认识的任何一个人都要聪明,即使已经年近百岁,记忆力依然让我艳羡。芒格天生就拥有这些才能,而他选择应用天分的方式才是我高度敬佩的真正原因。 几十年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芒格企图占任何人的便宜,也没有见过他把任何不属于自己的功绩记在名下。事实上,我所见证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他总是有意识地让我和其他人在交易中受益更多,投资失败时他所承担的总是比应该承担的份额要多,而成功时愿意接受的回报又比应得的要少。他内心深处是一个十分慷慨大方的人,从来不让自尊干扰理智的思考。和大多数渴望得到世界认可的人不一样,芒格根据他内心的分数表对自己进行判断,而他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严格的。 在生意问题上,我和芒格多数时候总是意见一致。不过对于社会问题,我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虽然我们都是坚持己见的人,在漫漫友谊路上却从来没有因此而争吵,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