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是伊坂啊!

[日] 伊坂幸太郎
凡例 1. 本书正文“2000年”至“2010年”章节的内容及《后记(本书完成时)》,为本书日文版首版发行时所收录的内容。 2. 本书正文“2011年”至“Bonus track”章节的内容、《文库版后记》,以及所有的脚注,均为作者伊坂幸太郎在本书出版日文文库版时所增补的内容。其中,脚注以带圈的数字标出。(如:①,②,③……) 3. 本书所有的尾注,均为简体中文版制作团队添加,以阿拉伯数字标出。(如:1,2,3……) 2000年 受到一些影片和文章的影响,才有了现在的我 影响我的话语和文字不计其数,这里介绍一些。 比如有一本名为《绘画是什么》的书。 那是我十几岁时父亲买给我的书。腰封上写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暂。如果能将这一生沉浸到‘想象力’中的话,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了。” 我被这句非常有吸引力又极其不负责任的话给打动了。 比如电影导演迈克·李的访谈录。 记者提问:您的作品为什么总是以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结尾呢?他的回答是,观众看电影的行为就像一场旅行。来到某个时间点后,电影就会对观众说:“好了,你已经踏上了旅途。虽然我们还要留在这里,不过你尽管往前走吧。”我当时就想,没错,我就是想要写这样的小说。 比如奖项的征稿要求。 我当时随心所欲地写了自己想写的小说,后来却烦恼该参与哪个奖项的竞选。此时我看到了评选委员奥泉光先生的一句话:“要看能否在阅读那些文字的过程里感受到愉悦。”对啊,就是啊,小说本来就该这样啊。我就这样把自己的写作技巧抛到了脑后,感到了一丝欣喜。 我想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即使心里这样想着,我还是受到了许多影片和文字的影响。今后一定还会这样。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写出将那些影响完全覆盖掉的小说。 只是希望一下还是没问题的吧。 《奖与脸》《公募指南》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号 2001年 焦糖粟米条 我与父亲年龄相差不大,所以他更像是一位比我年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