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刘文楠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内容提要 吸烟能让人上瘾,处于娱乐消遣和吸毒成瘾的中间地带。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各国曾有过多次规模不一的不吸纸烟运动,但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却鲜为人知。本书从史料中钩沉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团体和政府发起的数次不吸纸烟运动,考察其宣传话语、组织实践及其社会历史背景,思考在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吸纸烟有害健康的情况下,不吸纸烟运动在中国发生的原因,以及在无法律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不吸纸烟运动的推行机制。 本书首先讨论美国传教士丁义华如何将美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移植到中国的语境中,并于1910年在天津发起了一场类似的不吸纸烟运动。在此次运动中,源于英美的基督教节制观念和强健国民身体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与晚清中国的宪政改良思想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西观念交流的双向互动。其次,探讨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不吸纸烟运动。这一运动由曾任清廷官员的伍廷芳联合上海地方名流发起,依托于上海更为成熟的地方名流社交网络和公共舆论,相较于传教士发起的类似运动,有着更为深广的影响力。运动发起者有意识地将“吸纸烟有害”这一外来观念与底层民众的知识结构相结合,并掺入爱国观念和公民意识,表现出新兴“中间阶层”教化民众的意图。继而,本书深入分析了1934~1935年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中之劝戒纸烟运动。一方面,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考察新生活运动的顶层设计中不吸纸烟的具体训令,分析吸纸烟的个人习惯如何与道德、节约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