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梅锦荣
前言 本书内容涵盖大学心理学论述的基本原理,共分四篇。第一篇论述心理学的性质以及生理基础、学习、记忆、感觉与知觉、意识、情绪、动机等基本心理历程。第二篇是关于个别差异的课题,内容有语言和思维、成长与发展、智力、人格、心理测量方法等。第三篇讲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第四篇是与身心健康有关的课题,论述应激历程、心理障碍、各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和评估。 心理学原理用以描述、解说和调节行为,但行为是多因素决定的,例如基本的知觉历程,就受生理、学习、记忆、情绪、需要、人格、社会情境等因素影响,故论证知觉历程时,不能孤立地把这些相关课题隔离。本书以不同的篇章,分别介绍不同的课题,只是为了方便论述,实际上各篇章的课题是互相关联的。 本书作为大学心理学的教材,着重基本心理学原理的论证。不过,原理是可应用的,在医疗、护理、矫治、康复、辅导、咨询等助人的实务工作中,都常应用心理学的知识。以下通过一些例子,说明心理学原理的应用性。读者不妨在日常生活和实务工作中观察体会。如果能够对心理学的原理和概念融会贯通,“内化”为个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就能“得心应手”地诠释行为的机制了。 观点的互补性 个人的心理历程和行为,无论是基本历程,还是社会行为,或者心理障碍等,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诠释。本书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论述的各种心理学观点,有助于专业人员对服务对象较全面的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是不断积累和更新的,但实务工作者却不一定要迎新送旧,更重要的是比较新旧的理论和技巧,评估这些理论和技巧在实务工作中的效用。了解各种方法背后的理论基础及其关注的重点,但不必执著于一家之言。若能不受一家之说的束缚,在实务工作中就能够更灵活贯通了。 心理科学的性质 部分学者认为咨商、辅导、社会工作、心理治疗等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这与强调实证研究的科学心理学略有不同。心理学注重客观的科学方法,强调可以清楚传递…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