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博弈

王静波 于洪晨
导言 国际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股票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境外上市融资成了中国企业的新潮流。从资产收入以千亿计的三大油到尚无显著收入的互联网新贵,众多中国企业纷纷八仙过海,前往香港、纽约、新加坡、伦敦等地上市。2000—2013年,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上市的中国企业超过700家,总融资额超过2300亿美元。这一过程中创造了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财富故事,例如中石油、中移动、腾讯、百度、蒙牛、碧桂园等。一时间,“上市圈钱”、“套现”、“红筹重组”、“对赌协议”不仅成了企业高管口中的流行语,很多小股民和大学生也能口若悬河地说上一段。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自2011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在境外债券融资的规模已经超过股票,更远远大于IPO。从图0—1中可以看到,在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的两次高峰后,中国企业境外股票融资的规模在2011—2012年出现了显著的下滑,2013年虽然整体股票融资规模有所恢复,但IPO融资规模仍处于过去10年中相对低迷的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境外债券融资的规模从2010年开始直线上升,在2013年达到583亿美元,高于股票融资的274亿美元,更是达到了108亿美元IPO融资总规模的5倍多。 图片: 图0—1 2000—2013年中国企业境外融资规模 资料来源:彭博财经。股票融资包括IPO、股票增发、供股发行及可转债。 这一超越具有历史性意义。 股票方面,发行规模自2011年以来的疲弱不能简单归咎于市场环境,而有其结构性原因。自2000年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境外上市到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刷新全球最大IPO纪录,10年时间里,改革开放产生的优质企业大部分成功上市。换句话说,未来的IPO市场将更加接近于美国等成熟市场,是为经历了“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