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

洪修平
绪论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入宋以后出现的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更是构成了上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历史变奏,既构成了汉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儒佛道三教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的基本历史画卷。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人创造的,又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教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因此,从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关系的角度切入来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来深化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本书即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希望通过对儒佛道思想家与儒佛道思想的互动这一特殊的视角,来展示中国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变奏以及重要特点,并为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新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儒学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的形成和发展当然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但儒学的创立及其历史展开,儒家思想的特点与精神,以及儒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无疑都离不开具体的儒家思想家个人的努力。 儒学创立于先秦时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历史阶段,经过殷周之变而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纷起的“轴心时代”,(关于“轴心时代”,请(参见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依此,则有人将殷周时期称之为“前轴心时代”,(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前轴心时代”,请参阅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56页、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页、姜光辉《论中国文化的基因的形成——前轴心时代的史影与传说》(载《国际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