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夏妍娜
推荐序一 迎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春天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历经30年的风雨激荡之后,中国制造开启了迈向“智造”的征程。如果说制造业的春天再度来临,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可谓搅乱了一池春水。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早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是对互联网应用的增强、升级、超越和集中,它并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与产业的跨界融合。 当与互联网为伍的虚拟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时,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也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传统产业的制造模式。如今,“互联网+制造”已被视为释放中国工业新红利的风口,制造大国的发展动力不再单纯地依赖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而更多地在于依靠信息技术、智能硬件进行创新驱动。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正在颠覆千篇一律的同质产品。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服务,充分融入互联网基因,将用户个性特点分析作为重要参考,以用户需求来推动商品的每个生产销售过程,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最佳体验,并由此激发消费潜力,实现生产经营的有的放矢。 我们可以看到,工厂变得越来越少人化、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均物物相联,自动运行,工厂的生产组织调度,原材料供应都可通过智能物流、智能生产管理来控制。人逐渐被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系统代替。机器换人和无人工厂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在逐步走向分散化。过去的制造生产是大规模集中式的,从厂房到设备,再到工人,缺一不可。如今,工业生产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