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许知远 绿茶
topic|专题 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 许知远、方曌 “洪门”就像是烧味饭、舞狮、关帝庙、宗族祠堂,进入了旧金山不断扩张的华人社区。但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却正好是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秩序崩溃之时,沉寂依旧的“洪门”突然焕发了生机,尤其是在旧金山的这些海外分支。 一 “梁启超来过这里吗?”我问他。 “梁先生是保皇党,是中华总会接待他,孙先生倒是每次都来的。” 他身材不高,健壮有力,光头锃亮,穿一件白衬衫,纽扣松开的胸前,隐隐见到刺青——两条穿过腰间的青龙,那是一位墨西哥人的杰作。五十二岁的周国祥是洪门致公堂的“龙头大哥”。 旧金山的唐人街,仍有某种魔幻色彩。到处是那些僵化的中国符号——金龙、红灯笼、木雕,橱窗里烧腊随处可见,还有数不尽的“堂”与“同乡会”,仿佛一部分旧中国就这样冰封在此。 你总看到“天下为公”的匾额,旁边也总有人在散发“×××”的传单。不管他们的理念与风格多么不同,一个世纪前的孙中山与此刻的×××,都是中央政权的叛逆者,都在试图创造另一种思维与组织。在唐人街的边缘更有“城市之光”书店,杰克·凯鲁亚克常在此厮混。这真是奇妙的相遇,“垮掉的一代”那些作家该怎样看待唐人街? “洪门致公堂”的招牌掩藏在唐人街逼仄的街道中,淹没在各式“堂”与餐馆的招牌中,倘若不是本地朋友带路,定然难觅踪迹。在吕宋街一幢四层小楼上,它的总部设在最高一层,踏上一条狭窄、陡峭的木楼梯,路过麻将馆,就看到了竖排的红底黑字的“五洲洪门致公总堂”的字样。周国祥就在门口迎接我们。 乍进这总部,仿佛进了一个戏台,你看到五颜六色的旗帜,舞狮子头、八仙椅还有少林五祖的彩色画像,仔细端详墙壁上的题字、照片与画像,则是另一个更激越的世界——你看到“建立民主”的横幅,并列在一起的陈天华、邹容、徐锡麟的画像,还有黄兴、陈炯明、吴佩孚等一系列民国要人的照片,最重要的是孙中山,刊登他在美国海关被扣留的新闻的《旧金山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