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徐小虎
图片: 王季迁先生(1907—2003) 图片: 王季迁和高居翰合影,1970年代 用另一种方式观看中国画 高居翰 全世界各民族中,中国人向来最崇尚以书面文字作为传递知识与智慧的方式,但他们也一直都知道,有些种类的知识无法轻易以文字传递。就以对于绘画最微妙、最内在的感知而言,通常都是师徒间口传心授,仅偶尔公之于世,付印为山水画或关键鉴定“秘诀”的文集或随笔,但精简或稀释之处在所难免。即使在中国论绘画类的文献中,这种情况亦不例外,尽管直到近代,中国这方面著作众多丰富,无疑是世界之冠。 因此,以往不曾出现本书这样的著作,也就不能单纯归因于几百年来受到的忽视。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的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文化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她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引导王氏道出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形诸文字的东西。透露这么多并不符合传统,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回应本身就属非传统或传统上不会提出的问题。徐小虎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怀旧与感知,并加以阐释,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否则除非长期亲炙王氏这等知名收藏家—鉴赏家,不能有幸与闻,但这种经验古代中国少见,今日更是难得。本书开头,王氏自述他的鉴赏的训练,此种养成方式已不可再得,令人思之怅然。吾人现今旅行较此前便利甚多,有机会观赏博物馆藏品,并受惠于良好的复制品、幻灯片与照片,因而比起任何二十世纪之前的中国鉴赏家,能更准确地接触更多的中国绘画(只要肯投入时间),但是,我们无缘像过去的画家及其赞助者那样近距离欣赏画作了。 本书胜义繁多。仅就中国艺术家—收藏家的养成,以及如何让见解更敏锐的论述而言,本书就颇值一读,远非早先那些简略而传统的叙述可相比拟。我们可从中洞悉收藏的通则—例如宜让藏品内容保持流动,透过买卖或与其他藏家交换而改变,如此可同时提升藏品的品质与自己的眼力。我们可得知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