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浮沉

王骥跃
推荐序 市场的记忆 “股民的记忆只有7秒”,是2015年夏天“去杠杆”股灾中调侃融资客的一句戏言。股灾让一些融资炒股的人血本无归,但是市场稍有企稳,一些人又加上更高的杠杆杀入股市,把刚刚得到的教训抛到九霄云外。 其实何止融资炒股的投资者没有记忆,在A股市场,监管者、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媒体、学界等各个相关方面,似乎也在整体上缺乏对市场的记忆。市场制度建设总是在重复一个接一个相同的错误,而对于错误本身的讨论,也往往在基本问题上陷入迷思。短短十年间制度演进曲折往复,恍若唐德刚所述“历史的三峡”。 王骥跃与班妮的新著《梦想与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来得很及时。在IPO这个切面上,这本书以专业人士的视角汇总和分析了并不久远,却已经碎片化和被部分遗忘的历史演进。十年得失虽不能盖棺定论,但归纳事实,以资镜鉴,是方方面面形成共识的重要基础。 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其中IPO又是所有融资安排中最重要的机制,它一方面为股票市场提供新的投资标的,增加证券供给;另一方面也为更早期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从而将资本市场的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在A股历史上,IPO却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市场化。最近十年,中国证监会虽然一直致力于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部分财务造假丑闻也对改革进程形成了阻力。 1994~2015年,IPO经历了8次暂停。每一次起因都是市场的大幅下跌,但是每一次停发IPO也均未改变市场的趋势。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名义伤害市场机制,却客观上造成市场低位时没有新股供给,上涨阶段IPO扎堆,投资者为买新股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对新股发行价格的抱怨在2014年年初形成新一轮高潮,中国证监会采取了老办法——管制发行价格。从那之后直到股灾发生之前,所有新股的价格都可以用招股书中的计划募集资金规模和发行股票数量算出来。复杂的公司定价变成了一道小学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