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疫苗吗

香港凤凰周刊
方舟:儿童、疫苗、埃塞俄比亚与中国 中国疫苗冷链设备在非洲 记者/曾鼎 (发自亚的斯亚贝巴、南方诸民族州) 20多岁的卫生员巴依达·阿莱个子瘦小,羞涩地站在肤色黝黑的村民中,并不起眼。当她穿上白大褂,走进墨拉伯卫生站的小屋时,立即成为这个5000人口社区的中心。小屋的黄色墙壁上贴着7张大小不等的塑料纸,写满不同颜色的埃塞文字和数字。阿莱一个个解释:这个,是村里所有产妇的名字;那个,是应该接种疫苗的人数;那个,是实际接种人数阿莱正是这些数字的主宰者。 母婴保健是阿莱在卫生站里的工作重点,她每个月都要带着疫苗上门为孕妇和孩子接种,最远的村子要走上一个半小时。阿莱不辞辛苦,但她无法保证,当储存多日的疫苗注射给孩子们时,是否还能起效,因为卫生站里疫苗箱的保温性能并不可靠,“每天都要记录两次冰箱的温度以防失效。” 直到2013年,名为Arktek的被动式疫苗储存箱(PVSD)来到埃塞,进入场地试验,这一局面方才结束。Arktek无需电源,仅仅依靠冰块和隔热技术就能将温度维持在2到8摄氏度之间,运行至少35天,服务于6000人左右的社区。 2015年11月,《凤凰周刊》记者到访墨拉伯卫生站时,见到了这台仍在测试中的机器。Ark意为“方舟”,tek则指“技术”。它的诞生,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由政府、企业、国际组织与公益机构共同在一个极度落后的地区拯救生命的故事。 图片: 阿莱是埃塞俄比亚南部村庄墨拉伯卫生站唯一一位受过培训的卫生员,母婴保健是她的工作重点。图为阿莱正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建议。 1 埃塞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南部的南方诸民族州(SNNPR)更是堪称贫困中的贫困区。村落房屋是茅草泥墙,圆锥形屋顶。没有电,没有路,甚至没有现代时间概念:村民们没有钟表,不清楚年龄,靠太阳和阴影判断一天的时刻。 卫生条件令外来者难以忍受。苍蝇争相往人脸上扑,当地人早就习以为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