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三百年7

金纲
壹 神道设教 大宋帝国真宗皇帝对“神道设教”的理解,因为王钦若的一番话,开始误入歧途。他将无信仰的“怪力乱神”误以为就是“神道设教”,于是,为世间留下了一连串非理性笑柄。 亳州判官王钦若 大宋在“澶渊之盟”以前的真宗咸平年间,可以概言为“李沆时代”,而后是“寇准时代”,到了“后寇准时代”,真宗一朝开始渐渐进入“王钦若-丁谓时代”。这是大宋开始发生隐秘变化的时代。 先说王钦若。 这位脖子上长了个大肉瘤的“瘿相”,事实上做了不少大事,对大宋也够得上“忠心耿耿”。他在契丹特别嚣张的时刻,无论主动或被动,反正到天雄军去了,成功地守卫了豫北、冀南、鲁西;在王超动机不明时,设计解除了他的兵众,为大宋的未来增加了安全系数;在曹利用要去契丹谈“和议”时,以为此事不真,宁肯担上“误国”的责任,也坚定地“扣留”使团,不使出境;后来他还负责编纂宋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册府元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经典文献。 他也有重视民生的理念。当初,他在太宗朝中进士后,为亳州判官,同时负责管理当地粮仓。这年久雨,谷物往往难干。仓司认为地方纳税交粮太潮而拒收。但百姓纳粮,往往远道而来,一是盘缠有限,二是粮食越放越潮,不免心焦难熬。王钦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即下令:全部粮食照收不误。他的办法是:第一,为这批新收的粮食另外建仓收纳;第二,无论中央、地方,支用亳州粮食,不分先后,一律先支放新粮,而不是像往常那样支放旧粮。这样,湿谷在发霉之前就已经全部用掉了,解决了霉烂问题。 在这个办法实施之前,他已上章汇报给朝廷,太宗见到他的奏章,大喜,认为此人有“相才”,就将他从地方判官升职,改判三司,管理国家财政。 当时真宗做开封尹,也听说了他的这个“事迹”。 后来京畿大旱,太宗下诏,核定受灾程度,蠲免开封府附近十七个县的民租。当时有“飞语”流传到朝廷,说查验田亩的官员实际上是收买人心,实际旱情并不严重,因此,没有必要蠲免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