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复盘:百年纷争人与事

范泓
代序 范泓曾很认真地对我说起过,他从新闻与文学写作转向文史研究,是从为《老照片》写稿开始的。在新著付梓之际,他又旧话重提,想让我在书前写一点文字,并嘱我“千万不要推辞”。 范泓一向谦称,自己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一个“边缘人”。而我更在“边缘”以外,我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一些认知,有许多还是从他的著述中了解的,我怎么好在他的书前置喙?到底还是盛情难却,也只好勉为从命了。 说起来,与范泓相识已逾十年。那时我正敦请邵建为《老照片》筹划一个叫做“多维视焦”的栏目,每次选取一组相关的历史照片,请几个人分别进行解读,一并刊出。这个想法提出不久,便赶上全国书市在南京举办,邵建在电话里说,正好你要过来,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邵建说,他与范泓也是刚认识不久,称他读书很多,文笔又好,除了参与“多维视焦”专栏的写作,以后还会成为《老照片》的一位长年作者。那天我与邵建如约等候在宾馆门前,不一会儿,范泓头戴护盔,骑了一辆摩托车呼啸而来。停下车,一手抓着头盔,放声招呼着,大步流星迎上来握手,风风火火,快人快语,大有豪侠之风。 随着范泓的加盟,《老照片》的“多维视焦”专栏便紧锣密鼓地开张了。他与邵建又相约几位其他的文友,陆续就“斗私批修”、“古代酷刑”和国民党实行“训政”等相关照片和话题展开专题解读。这些解读,为《老照片》注入了理性与思辨的活力,使读物的面貌为之一新。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专栏虽然只存在了一年多,但范泓却正像邵建所预言的,从此成了《老照片》的一位多产的作者。 从他断续发表的文章里,《老照片》的读者更多地知道了陈布雷、陶希圣、雷震、殷海光以及林昭等人的行状与遭际。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复杂、或伟岸、或惨烈的人生,经过范泓的娓娓叙说,透过历史的重重烟云,在一般大众的眼前渐渐地清晰起来。范泓关注从政知识分子的研究与著述的路径,也由此见出端倪,并一发而不可收。范泓从为《老照片》写稿上路,一如他惯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