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与往昔

[英] 威廉·亨利·赫德逊
译者序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独自攀爬到作者的肩膀之上,通过他的眼睛去了解那个在作者所注定看到的世界中,一切事物是如何安排的:人、人类、以及他们身后的自然,还有那超出一切之上的力量——为了简约起见,我们将之称为上帝。” ——弗吉尼亚·沃尔芙,鲁滨逊漂流记前言,1932 这本书断断续续地翻译了一年之久。译者中有经验丰富的职业翻译,也有治学严谨的生物学硕士。在这一年的生活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身体的病痛,职业的变迁,等等。然而,当我们坐下来,打开赫德逊的这本自传体散文,我们的心便如同乘上了飞鸟的翅膀,来到那时光久远的遥远地方。在那里,赫德逊用他那独有的笔触娓娓而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巨幅画卷。 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用汉字重现这幅图画。赫德逊是英国极富盛名的博物学家。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自然的详细观察和记录。在南美阿根廷大草原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他都做了极其详尽的描述。在这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是赫德逊对各种鸟类的描绘,它们的羽毛颜色、身形大小、飞行轨迹、生活习性、以及歌喉叫声,无一不是栩栩如生,尽显其从小既有的对鸟儿的热爱。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书中所有这些树木鸟兽做了无数次的查阅和考证,以使我们的译文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作者幼年生长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的一个移民家庭里。除了几次间断性的家庭教师的教导,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可以说,他的大部分教育是来自于其父大量的宗教性藏书。而且,作者对当时的文学作品有极其广泛的涉猎。因而在他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他对圣经和其他作品的引用。对这些引文,我们同样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查考,并尽可能详尽地做了注释,力求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对作者的视角得到一个完整的理解。 正如英国著名女作家沃尔芙所言:阅读一本名著是每一个读者都必须独自完成的旅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打碎自己的世界,去接受作者对世界的视角这么一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