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 2

小马连环
第一章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春秋末年,孔子学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跟学生纵论历史。学生们讨论起了二百年前的齐国宰相管仲。子路同学首先发问:管仲曾经侍奉过齐国的公子纠,可公子纠死了后,管仲没有殉死,他还算得上仁义吗? 孔子老师一向教导学生轻命重义。有一次孔子经过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楚国攻破,楚国侵略者指挥陈国投降的良民修缮城门。孔子驾车路过此地,示意驾驶员子贡直接开过去。 子贡提着缰绳问:“老师,您教我们的,碰到三个人就该下车,碰到二个人就该行礼,现在陈国城门人这么多,老师您不行礼,这是为什么?” 孔子回答:“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笨,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抗争失败,却不殉死,这是懦弱。眼前这些守城门的人,哪里有值得我行礼的?” 孔子通过这个故事教导学生: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生一世,关键时刻要舍得死。 可社会很复杂,同学们很滑头,子路同学尤其喜欢跟老师抬杠。 既然抗争失败却不殉死的属于懦弱,那管仲就是懦夫啊。他侍奉齐国公子纠失败了,却舍不得死,算什么仁人? 孔老师摇摇头:“当年管仲辅助桓公九合诸侯,没有一次是靠武力实现的。他这才叫仁呀。”(如其仁) 停了一下,孔子怕学生没记进去,加强语气重复了一遍:“这才叫仁呀!”(如其仁!) 孔老师的担扰是有根据的。子贡同学又举手发问:“管仲这个人不但不殉死,还效力于杀死自己主公的人,他怎么算得上仁者?!” 孔老师沉默了,子贡同学在班上最有钱,平时四处经商,能说会道,善于辩论。他很快抓住了老师的漏洞。管仲不但舍不得死,还效力于仇人,他的行为跟当服从楚国人的陈国俘虏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有的,但孔老师被学生们气昏了,也不想讲道理了,气愤地甩出一句: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同学,你还是太年轻太简单啊,当年管仲前辈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