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往事

符晓
自 序 我父亲是个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但没有考上大学,自己拜师学了建筑,以此谋生,直到现在。父亲是个小富即安的人,所以我们算不上富贵人家,勉强维持生活罢了。我母亲是个村支书的女儿,她出生的那个小村庄至今仍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母亲同样没考上大学,做了几年乡村民办教师后,专职在家相夫教子,说起来,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像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他们教给我很多人生的道理,遗憾的是,唯独没有教给我如何读书。 并不是说,他们觉得读书不好,而是他们认为读书无趣。或者说,他们对文字不感兴趣。 我却并不如此。我从小就迷恋传统,通过小人儿书,我知道了什么是《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和《封神榜》,也知道了什么是《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和《董存瑞》,那时候觉得这就是世界的全部。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没有小人儿的书也可以称作书,而且其中的故事远比小人儿书丰富得多,心里实在是高兴极了。当我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捧在手里的时候,我发现,我有点儿长大了,同时也发现,世界之外,还有世界。十几年前的读书生活,现在基本上已经忘却了,甚至不记得自己那时候究竟读过哪些书,《红岩》《地球的红飘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花女》《少年维特的烦恼》,能想起来的就这么多吧,事实上并没有必要回忆这么多。但终生不忘的是,我也是偷偷看完《红楼梦》和《红与黑》的。那真是一个青涩而又叛逆的时代。 后来,文学接受了我,允许我每天在图书馆里读书,读文学经典。那时候,我时断时续,读了鲁迅、周作人、老舍、巴金和张爱玲,读了余华、莫言、苏童、张承志和陈忠实,读了荷马史诗、雨果、巴尔扎克、卡夫卡和帕慕克。渐渐地,我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只读过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和三岛由纪夫,他只是一个文学青年而已,而钻进卡尔维诺的世界里去寻找一直生活在树上的那位男爵,文学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尤其是读了《晚唐钟声》和《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两本研究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