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旅

[德] 赫尔曼·黑塞
黑塞的生平与《东方之旅》 “在我的青年时代,我常常旅行;我喜爱的国家是意大利。1911年我到印度去……对于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研究,就如同我父母的家庭浸染着的虔诚的基督教一般,给予我极大的影响。我的政治信仰是属于民主的,我的世界观则属于自我主义者。我毕生所孜孜从事的,吸引我以及实际上形成我的,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个人的难题;我所深恶痛绝的,就是那企图使个性屈居于传统群众逸乐下的新历史。”——这段话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的抒情诗人、小说家、论文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自述。 黑塞于1877年7月2日诞生在德国黑森林的卡尔夫(Calw),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家庭里。他的父亲约翰涅斯·黑塞(Johannes Hesse),还有他的祖父,都是曾经在印度布道的传教士。当黑塞13岁的时候,他就决心成为一个诗人,而对学校的功课失去兴趣,结果被迫离开墨尔布隆(Maulbronn)的神学预备学校;后来,在类似的情形下,他又离开位于堪斯达德(Cannstatt)的高等学校。可是当他在卡尔夫当锁匠,以及在杜宾根(Tübingen)和毗邻德法边境的瑞士城市巴塞尔(Basel)做书贩的那些日子里,他却又狂热地以阅读来教育自己。 黑塞的故乡卡尔夫是个充满田园美景的地方,也是他早年许多小说的背景。他的第一部小说是《赫尔曼·洛雪尔》(Hermann Lauscher,1901),但他的第一部成名之作是《彼得·卡门青特》(Peter Camenzind,1904,即《乡愁》),而自此书获得成功之后,他就一直以鬻文为生,未再从事他业。《彼得·卡门青特》和《在轮下》(Unterm Rad,1905,即《心灵的归宿》)一样,都是以直接而迷人的体裁写成的。两者都显示出黑塞以会心和敏锐的观察,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省区景色与气氛的能力。《彼得·卡门青特》叙述一个来自高地的梦想家的故事。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