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丈夫

鲍冷艳
译者序 1895年对于王尔德来说,真可谓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年,他先是打官司,随后入狱,接着破产。到了1897年,他离开英国,前往法国定居。此时,虽然身边还有几个好友,但曾经的风光都已经远离。短短数年后,1900年11月,王尔德与世长辞,终年46岁。不过,他后来还完成了几部作品,只是其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1895年前完成的,包括本剧和其它三个喜剧作品。 译完《理想丈夫》和《不可儿戏》后,发现这两个同属喜剧的作品,其实质有天壤之别。《不可儿戏》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世俗喜剧,欢快闹腾,夹杂着妙语连珠,用现在的话来说,总体很阳光。 可是《理想丈夫》给我的感觉就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了,这也是喜剧,其中某些场景着实令人发噱。比如卡文沙姆伯爵对儿子逼婚的那场戏,要是把名字和背景略加修改,放在当下的中国环境中,那段对话也毫无违和感;还有男仆菲普斯因为不满切弗利太太关于蜡烛的评价,于是非常一本正经地对其进行了纠正,这种英国式的冷幽默确实令人回味。不过该作品隐含的两个主题,真的很严肃,甚至带有某种悲剧色彩。 第一个主题是关于政商利益勾兑的问题。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千古难题,就是一个曾经犯过错的人,虽然后来做了很多好事,但能否以此将过去的罪孽一笔勾销? 罗伯特爵士早年通过贩卖国家机密,捞到了第一桶金。虽然他后来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努力做一个好人,努力从正道经营自己的政治生涯,可往事还是阴魂不散地缠了上来。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早年间看过的一篇考据文章。那篇文章提及王尔德在1895年会突然从高峰摔落,可能就是因为《理想丈夫》戳到了某位大人物的痛处。当然,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阴谋论。只是,但凡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艺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期,文学艺术圈子里男同性恋并非什么特别惊世骇俗的事情(法律上的严苛和现实中的宽松并行不悖)。因此,从情理的角度来说,王尔德遭殃确实有些蹊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