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烽火家书抵万金(代 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家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等元素于一体,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当翻开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合作编撰的《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 从该书选编的家书来看,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涵盖14 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内容上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特别是那些毅然走上战场的抗战勇士,他们以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抒发了他们为民族解放和为家园安宁而甘愿奉献青春的壮志豪情。 “我政府早具决心,抗战到底,不问境遇如何,决不作城下之盟。在我们当此国难,身为军人,只好本政府之策略,继续不断努力杀敌,来尽匹夫之责。”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