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白谦慎
引言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学习是围绕着历代名家法书(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进行的,但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但古代无名氏的作品被纳入学习体系,而且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也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被当代一些书法家奉为圭臬时,他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呢?
看起来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它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 古代的光环
——吴昌硕的匾
从我任教的波士顿大学步行到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图1.1),大约二十分钟。每次去参观展览或带学生去上课,总能在该馆的亚洲展厅见到一块匾,匾上四个篆书大字赫然在目:“与古为徒”!篆书出自清末民初大艺术家吴昌硕之手,篆书大字后有款云:“波士敦府博物馆藏吾国古铜器及名书画甚多巨观也,好古之心中外一致,由此以推,仁义道德亦岂有异哉?故摘此四字题之。吴昌硕,时壬子秋杪客沪上。”(图1.2)
图片: 1.1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外部的一角可见中国太湖石,标志着这个博物馆和亚洲艺术的深远关系。
图片: 1.2 1912年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书《与古为徒》匾。纵69.1厘米,横188.6厘米。1913年冈仓觉三氏寄赠。
作为西方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既多且精。以绘画而论,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徽宗仿唐张萱的《捣练图》、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宋人摹北齐《校书图》(图1.3)等中国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