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国的逻辑

陈映芳
序章 几点反思与归纳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奇迹”,中国的城市成了世界各国不少城市学者、社会学者热切向往的观察对象、调查田野。几乎是与之同步,笔者也无可免俗地被裹入到了城市研究(urbanstudies)这一纷繁热闹的领域之中,仓促间已十年过去。 这期间,中国的城市发生了些什么?以笔者生活其中的上海为例,这些年来,不仅空间面积在持续地大规模扩展,人口也在以数十、数百万的幅度增长,城市中各种堪称世界最快、最新、最高、最大的巨型设施——诸如跨江大桥、摩天大楼、轨道交通、世博园区、迪斯尼乐园等等,其梦幻般的涌现令人眼花缭乱到感觉麻木。我们知道,自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经历过城市蓬勃兴起、神奇变幻的历史,但今日中国的城市速度依然令人瞠目。 与这些奇迹同时发生的,是同样令世界注目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危机。2010年,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实体(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不少拉美、非洲国家。在城乡之间,中国有将近两亿五千万农民离开农村家乡,来到各地城镇劳动和生活,却一直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和权益;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了3.3∶1。在贫富之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此外,在失控的开发潮中,无数的市民和农民正在失去他们的房屋、土地和家园……而就在笔者修改这篇序文的夏日里,温州高铁惨祸让世人看到的中国社会生活安全问题和公权力失控问题,更是令人惊恐、悲愤到难以言喻。 现实社会的各种刺激本应是学者投入思考、研究的冲动源泉。但是,置身于这样的社会之中,身为社会学者,我们所遭遇的却可能是种种不自知的尴尬:研究者不仅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思想资源、学术能力以及自由的学术环境,而难以去描述、阐释这样的剧变社会,甚至还可能丧失人本来应该具有的对于事物的正常性-异常性的感受力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