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付峥嵘
前言 “互联网+”不是灭传统,只是破传统 当三星、苹果、诺基亚等手机厂商依旧在实体销售中厮杀得难分难解的时候,雷军带着他的小米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始兜售“参与感”。 短短五年时间,小米被估价450亿美元,诺基亚却被碾死在“互联网+”的车轮下。三星和苹果见机行事也傍上了互联网,这才避免了被碾死的结局。 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行业,“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 《华盛顿邮报》见证了美国的兴衰史,她陪着美国走过了1/3的岁月,在100多年历程中,她有着辉煌的记录,获得了数之不尽的荣耀,至今获得了47项“普利策奖”,甚至连尼克松总统都曾在它的帮助下“声名远播”。 然而,当互联网到来的时候,这家见证了美国兴衰的报刊却变成了迟钝的老人。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她光芒黯淡,并且早在2013年,便成为了互联网大鳄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的“私人珍藏”。 无独有偶。国美与苏宁在家电销售行业大战多年,苏宁费尽千辛万苦才取得战斗胜利,然而庆祝的香槟尚未打开,却发现自己虽然战胜了国美,也没有成为NO.1。因为天猫、京东等电商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已经后来居上,且天猫和京东的搏杀战况更为精彩。幡然醒悟的苏宁,匆忙联姻互联网,这才使其摆脱了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也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IT时代走进了以数据处理技术为主的DT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品和价格”变成了“数据和服务”。在DT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谁能站在政策的风口,谁就可以一飞冲天。 但我们需要注意和认清的一个事实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是相“+”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因为每一种传统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方。而且“互联网+”更像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推动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能力。它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能”一样,如果哪个企业拒绝和互联网相“+”,其结局就像第二次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