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此中国

赵汀阳
“万物各就各位,我的祖先埋在远方” ——舒可文:《氏族树》 前言 本书试图对中国的历史性给出一个哲学解释。中国的精神世界乃是经史一体,经史互为表里,离史无以言经,离经无以述史。因此,以哲学的方法论去思考何为中国,必涉及众多相关知识,涉及思想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文、古文献、民族学等诸多问题,在这些方面,得到了李泽厚先生、裘锡圭先生、黄平、张宇燕、杨念群、许宏、张文江、李零、吕祥、关凯等诸位师友的帮助。特向诸位师友致谢。 另外,我要向苏秉琦先生致敬。苏秉琦先生提出的“满天星斗”概念不仅是对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文明状态的传神描述,也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解释模型,我将其作为思考中国的一个问题起点。许宏先生提出的“最早的中国”概念是另一个问题起点,尽管“最早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形成过程,未必有一个如同始发站的确然起点,但“最早的中国”的概念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凝聚力起点仍然富有意义。我在本书中论证了一个“中国旋涡”的解释模型,用于解释商周以来至清朝的古代中国的生长方式,上接“满天星斗”之远古中国阶段而止于1840年(或者1900年)即将转型进入现代游戏的王朝暮年,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古代中国如何形成一个具有难以拒绝的诱惑且一旦加入就难以脱身的博弈游戏,谓之“旋涡”,以及中国如何在旋涡中以“变在”存在论而创造了作为方法论的中国。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斌先生、李楠女士和王文婷女士,他们为此书的出版尽心尽力。同时我也要感谢赵涛先生、何菊玲女士和王星女士,他们所在的杂志分别发表过此书的部分内容。艺术家邱志杰特为本书封面书写了“惠此中国”,我也要感谢他的高情厚谊。 《惠此中国》以及《天下的当代性》的相关课题研究都得到了凯风基金会和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赵汀阳 2016年3月12日 引言 述史以祭祖 如果一个文明的历史具有属于自身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