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理 · 土耳其之心:失落的城邦文明(总第9期)

世界遗产地理
卷首语 当夕阳西下,乘坐渡轮航行在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你会难掩心中的悸动。蔚蓝色的海面上,壮丽的博斯普鲁斯悬索大桥跨越海峡,像一条纽带将伊斯坦布尔东西两岸拴连在一起。夕阳给两岸城市镀上一层恢弘的金色,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点缀在这层金色中,挺拔笔直的宣礼塔林立,勾画出一幅壮阔的城市天际线。 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最迷人的时刻,也是伊斯坦布尔这座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最迷人的时刻。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不同凡响。正如土耳其的名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所说:“伊斯坦布尔最大的优点,就是其居民能够同时透过西方和东方的视角来看这座城市。”而这,或许也恰恰是你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远眺时会疑虑的:土耳其到底更欧洲还是更亚洲? 与中国一样,土耳其有着悠久古老的文明历史,是一个从不缺乏神话和传说的国度。几千年来,欧亚大陆的征服者们轮番在这里上演“我来,我见,我征服”的戏码,不同文明纷纷在这片土地上涂抹着自己的色彩,造就了今日“混搭”的土耳其。 行走在土耳其,你会看到文明的“混搭”:散落在草丛中的纯白色大理石石柱、神庙祭坛、宏大的圆形剧场,展示着古希腊城邦文明曾经的辉煌;密布的清真寺、精美的土耳其细密画、旋转的苏菲舞,又是奥斯曼帝国文化的写照。在土耳其最著名的宗教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中,更能感受到不同文明的冲突和碰撞:这座东罗马帝国时期伟大的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改为清真寺,穹形顶壁上巨大的奥斯曼帝国大勋章、讲道坛和用来指示麦加方向的圣龛无不诉说着文明征服的无奈与沧桑。 历史赋予了土耳其多彩的底色,以至今日的土耳其依然在其中纠结。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化,此消彼长又相互糅合——这既是土耳其的优势也是它的尴尬。自1952年加入北约后,土耳其持续展开了“脱亚入欧”运动:对西方的认同,让它被一些伊斯兰国家所攻击;而在西方眼里,土耳其又不是他们的一部分,因而时至今日它仍未能加入欧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