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凤凰周刊2016年第23期 周氏家族谢幕

香港凤凰周刊
卷首语:观念撕裂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 周兼明 近年,每逢热点事件,社交媒体上就会出现观念撕裂的现象,难见理性、客观的讨论。远的不说,就说近三四个月的事吧:从杨绛去世到雷洋之死,从赵薇换角风波到“围堵肯德基”,无论微博、微信,不同观点都以兵戎相见之势交锋;且每一次争论都令社会的对立与分歧加剧,让人难以看到寻找共识的意愿。甚至连对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死游客事件的评论,也是如此。 观念撕裂的背后,体现的是社会的撕裂与群体的分化。任何社会事件一旦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就会出现混淆事实的洗地者、故意引导事实跑偏的带路人,将公众本来追求事件真相的诉求引向情绪化与娱乐化。这不仅会让大多数沉默的民众,陷入观点的混乱与迷茫,且会在他们中间制造对立与敌意,使整个社会都深陷撕裂漩涡——左右之争愈演愈烈、官民对立越来越深、城乡分野越来越大、贫富对峙越来越激烈。观点的固化让不同群体间的争论也变得极端化,只凭立场站队,很少有人愿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乃至追寻事实真相,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因撕裂而焦虑、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 大陆为何会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陷入观念撕裂的困境? 这首先恐怕得找找历史原因。建国至今,大陆一直处在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中,文革前17年、文革10年、改革开放初期、1990年代、互联网新世纪,每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都不相同,有些甚至完全相反。不同时期的人的不同观念,结合不同时代的受教育背景和生活经验,在各自的脑海中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很多人脑子中的扭曲观念并未因社会的进步而得到正确修正,因此,人们对社会、对现实、对政治的理解呈现明显的分化,分歧之大甚至形成对立。 其次,互联网特质就是“解构”,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一经与之遭遇,主流价值观必然面临重构。价值观是以信仰、信念为内容的一种思想体系,主要是对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群体或社会、与自然、与历史、与政府、与国家、与财富等几类关系的认知,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