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建筑的100种可能

[美] 马克·库什纳 (Marc Kushner)
引言 让我们对建筑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是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我们在房子里居住,在办公室里工作,在学校里上学。这些地点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场景,更是塑造我们生活的元素——决定了我们所见的人与事,也明确了我们看事物的方式。 建筑每天都影响着我们的感受,这并不奇怪,毕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物里度过的。举例来说,美国人平均有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然而,很多建筑物不透自然光,天花板高度不够,也全然不考虑我们的个人、社交以及环境需求。 当然,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有能力掌控这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建筑物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场建筑革命已经来临。与以前相比,普通老百姓从未像现在一样乐于对建筑发表评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全球17.5亿台智能手机为人们利用建筑物的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能成为建筑摄影师。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共享打破了地理位置的桎梏,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浪潮。如今,我们体验建筑物的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从而为有关建筑物及其影响力的全球对话提供了素材。 这场信息革命让每个人都越发习惯于对身边的建筑环境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只是一句:“天哪!我真爱死这个地方了!”或者,“这个地方让我浑身不舒服。”这样的反馈使得建筑学不再是专家和评论家们的专属范畴,现在发言权已经被交到了真正重要的普通用户手中。人们开始公开发表对建筑的爱与恨,建筑学家也能即时听到大众的反馈,从而有能力(有时甚至是被逼迫着)去探寻新的想法——为当今最为迫切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新世界,人们对建筑物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师们也不再受限于任一风格。居住在西雅图的市民,不希望他们的市立图书馆和他们外婆家新泽西的图书馆如出一辙。就连建筑历史学家都无法完全摸透当今的建筑形势,因为事事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其实,这些建筑历史学家再也无法把握建筑形势的脉搏,因为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