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美] 丹尼尔·科伊尔
编辑手记 献给 菜鸟、牛人与掉队者 请使用任意搜索引擎输入Anders Ericsson,结果的头几条都是大名鼎鼎的爱立信集团,这就是商业社会的规则,但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安德斯·埃里克森,一个瑞典人,从小的梦想是成为探险家,但不幸的是,长大后的他发现地图上似乎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他去冒险了。于是他就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研究者,还不小心成为天才研究的先驱之一;相比之下,赫伯特·西蒙的名气就大多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头衔和他的“十年法则”更被众人视做成才的最高福祉。终于,在历史上的某天,埃里克森和西蒙强强联手,共同奠定了更加杰出的成才理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不只是一万小时这么简单。 “我很逊,所以就不值得继续了。” “没错,我知道做这件事有更好的方式,但那是天才才能做到的,我没戏。” “我只想变得更好!” 上面三句话在现实中恰好对应三种人:掉队者、菜鸟、牛人。 你想干脆成为“我就这样了”的掉队者?还是想超越“菜鸟临界点”和“牛人临界点”成为业余选手,甚至专家和天才?看看菜鸟、牛人与掉队者,或许可窥冰山一角,可让你知道除了一万小时,你还需要什么? 不管哪种人,“永远不会太迟”的说法永远不过时。神经科学家说,通过学习,人几乎可以在任何年龄生成新的脑细胞。如果你今年30岁,如果你明天就拿起吉他,到50岁的时候,你就有了20年的演奏经历,水平一定比牛人还牛!那你还等什么呢? 中文版序 我希望我能够成为7岁的中国孩子。 我知道这听起来挺奇怪的,不是说我想变换我的国籍或年龄,而是因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中国孩子正处于一个非常幸运的坐标点。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比世界上、历史中的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去发展更多的技能。 过去的两年,我游历全球,探究人才温床:它们普遍规模较小、地理位置偏远,但却在数学、艺术、音乐、体育和商业领域涌现了很多人才。它们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