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回答

高渔
讨厌的提问 1922年末的上海滩,有一个名字占据了各大报章的头条。不是那些走马灯似地变换的政要、军阀、大亨或者名伶,而是鲜见地给了一位科学家。这个今天在我们眼中神一般的名字,在当时已经是个神话。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22年,爱因斯坦赴日本做为期数月的交流讲学,往返均经由上海转船,他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正是第一次在上海短暂停留时传来的。12月31日,结束了日本之行的爱因斯坦再次抵达上海,立刻以任何明星都无法比拟的轰动效应,引发了民众空前的科学热情。 1923年1月1日下午3点,爱因斯坦不顾舟楫劳顿,来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礼堂,为公众进行关于相对论的演讲。这是上海犹太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活动,现场多是青年学子,礼堂内外几乎水泄不通,过道、大门都挤满了热情的听众,脸上写满了激动和崇拜。 爱因斯坦穿着一件很普通的黑色礼服,打着一条黑白相间的领带,相貌和蔼,一头短而浓密的灰色头发有的地方被压扁了,一双棕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轻柔,完全没有刺耳的德语音调。他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牧师,而不像是一个颠覆了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伟大思想者。他所讲的内容,都是一些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念,偶然涉及一些具体实例,也都是些科普级别的介绍,可对于现场的大多数听众来说,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天外之音,他们发自内心地为他的每一个观点和每一句生硬的玩笑用力鼓掌。 两个小时的演讲很快就结束了,接下去是自由提问时间。一位坐在第一排的高个男子第一个站了起来,大声问:“爱因斯坦先生,您认为科学和心灵,哪个更有力量!” 爱因斯坦对一旁的翻译员说了句什么,翻译员大声说:“爱因斯坦先生说,这是一场关于科学的交流,他希望问题最好是在科学本身的范围之内!” 那男子抢着说:“我是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张君励,我的导师是倭铿先生,我想知道您对他的观点如何评价!” 倭铿(今译奥伊肯)是德国哲学大家,唯心论的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