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学

[日] 畑村洋太郎
前言  学习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很早就听过“失败乃成功之源”“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名言。这些话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告诉我们即便失败了,只要能从中反省、克服缺点,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虽然我在大学里教授的是机械设计课程,但在设计的领域中经常能够听到“好的设计离不开经验”这样的话。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转换成:“为了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失败是必经之路”。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创造新事物的时候,总是从失败开始的。 人从失败中学习,继而拥有更深远的思考。 这不只是设计领域的经验,也适用于企业规划、活动企划、创作、料理及其他一切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常常只看到失败的负面效应,其实失败也是能够成为创造的萌芽的宝贵经验。 观察如今日本的教育,我注意到“失败乃成功之源”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思想几乎被弃之不用。不仅如此,人们如今最重视的是怎样快速解决已经设定好的问题,以及学习“这样做行得通”“不会失败”的方法。 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应试教育中。作为最高学府的大学,本应讲授社会上通用的知识和文学素养,也面临这一问题。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面对失败,无法体验独立思考,从失败经历中探索出新的道路继而培养创造能力这一过程。这一点被许多国家称为“日本人的缺点”,这一点也和日本人民自身意识到的“缺乏创造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的确,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找到成功的捷径。在那个时代,快速且准确地解决已经设定好的问题这一方法是有效的。 但是,时代改变了,复制成功这个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昨日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今日的成功。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的含义是“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并不能够避免失败。 想要获得创造能力,首先要拥有的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自己设定课题的能力。日本人已经习惯了寻找捷径来解答已经设定好的问题,但在当今时代,这种方式对于获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