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从神话到楚辞

[日] 白川静
第一章  文学史的方法 一 东亚世界 关于日本古代是否存在过英雄时代——或是否存在过英雄叙事诗的问题,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在战前,高木市之助博士的《吉野之鲇》(1941年)中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在此书的《日本文学中的叙事诗时代》章节中,关于《古事记》(以下简称《记》)和《日本书纪》(以下简称《纪》)中称为《久目歌》的久米部传承歌谣,即提出日本英雄时代的存在问题。而这些叙事诗性质文学的成熟,正是肯定地表明,所谓英雄时代确乎存在。这个问题,在战后石母田正氏的《古代贵族的英雄时代》(《论集史学》,1948年)一文中,基于新的问题意识重新提出;继而西乡信纲、川崎庸之、藤间生大、北山茂夫、井上光贞等诸位学者进行了活跃的讨论。这与战后天皇制的问题亦有关联,引发强烈的现实关注。若所谓英雄时代,在各民族发展的一定阶段,规定了该民族朝向历史时代迈进过程中的特征,则其与此一时代历史性质以及文学样式之间的关联,自然会成为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当然也应该把中国的古代史以及古代文学史,纳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但是通过这场争论,并没有引出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提供比较考察资料的研究人员自是难逃其咎;然而时至今日,此一事态依然看不到前进的迹象,这一现象或许依然值得反省。而且该问题不仅限于英雄叙事诗,通过种种样式的建立以及种种样式史的发展——包括神话和王室的传说物语,一般意义上的古代歌谣,以及叙事诗和抒情诗的成立——都可以引出无限多样的课题。同是在名为亚洲的地域里,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东亚世界,又具有尤其深切的亲缘关系。日本的问题,往往同时也是中国的问题。 从结论上说,我认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充分意义上的英雄时代,而且也不存在英雄叙事诗。同时,历经英雄时代而形成的城邦世界,于城邦世界形成中大出风头的英雄传承,以及将此一传承作为民族统一的场所,这种种条件亦毫无明确的迹象。我想,这或许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