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经济学

财上海
序:京沪永远涨 “微博不识财上海,便称大V也枉然!” 这里说的财上海,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京沪永远涨”一语的发明者。当“京沪永远涨”刚刚传播时,笑话的人还挺多:这世界上还有永远涨的资产?当年东京一地的房地产价值就能买下整个美国,最后还不是地产价格狂跌?在很多人看来,这根本就只是个顺口溜而已,当不得真。 但是直到去年岁末今年年初京沪房地产价格暴涨,“京沪永远涨”这五个字已不止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流传,还成为了传统媒体的语言。8月15日,我以“京沪永远涨”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搜索,共找到55.9万条结果。尽管很多人还是对“京沪永远涨”存疑,但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嘲讽,相反,很多人是在分析,为什么会有“京沪永远涨”,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是什么等等。比如在知乎上,还有专门的一个词条是“怎样看待‘京沪永远涨’?”世界上当然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如果将“京沪永远涨”奉为金科玉律作为今后个人投资的信条当然会有误,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京沪房产确实是涨了,而且涨得不是一般的多。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7月份,全国房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百城房价排行榜表明,深圳以54665元/平方米的房价中位数名列全国榜首,而位居榜尾的是山东菏泽,它的房价中位数每平方米为3400元,不及深圳的十六分之一。而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中位数分别以每平方米33800元和32500元排在榜眼和探花的位置上。 众所周知,中国房产市场兴起于1998年的房改,在此之前中国各地的房产价格都差不多,因为构成房价的主要因素就是建安成本。当年2009年房改分房后,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菏泽,相同工龄和条件的在职员工,大都以差不多的货币价格拿下了房改房。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同样价格拿下的房产,在过了16年后,各个城市的房价呈两极分化趋势,有些地方如北京的房价已经接近建安成本的10倍,而有些城市如菏泽的房价还是接近于建安成本。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