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

[英] 威廉·莎士比亚
前言 欣赏这个飞翔在现实生活上空的传奇性喜剧《暴风雨》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 莎士比亚创作他最后一个诗剧《暴风雨》的时候,已饱经了一番人间沧桑。伊丽莎白时代的繁荣景象如同薄雾似的在逐渐消散,潜伏着危机的社会阴暗面闯进了诗人的创作视野;在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年代里,他感受到山雨欲来的沉重气氛。洋溢在他早期喜剧中那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消失了,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人文主义者所抱的理想也化作尘土,随风而去了。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美好的,这该是莎士比亚这位人文主义者始终坚持的信仰。我们且听听蜜兰达的这一段情绪激荡、像一曲赞歌似的表白吧: 噢,奇妙啊! 瞧这儿,那么多风度不凡的人儿! 人类是多美好啊!这个新世界多棒呀, 有这么好的人们! 中世纪天主教会以神性压抑人性,宣扬天国,否定人世。现在,蜜兰达的那一曲赞歌不再是对神的礼拜,而是在热情地歌颂人:“人类是多美好啊!” 把信仰捧回人间,交托给人类自己,这很了不起。在人文主义者的这一优秀的诗剧里,我们可以辨认出历史的进程的踪迹。 “人类是多美好啊!”这就是《暴风雨》的一个富于诗意的主题思想,是剧作家一心一意要向观众倾吐的肺腑之言。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企图通过他最后一部作品,向遥远的后人传递的一个信息;这是诗人行将离开人间,在为人类的未来祝福。 如果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暴风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了整个戏剧构思。 为什么要在那汹涌的万顷波涛里浮现出那么一个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岛?不错,你很可以说,这里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内;但是剧作家还另有一番用心呢:可以让蜜兰达,这个从来没有机会和人类交往的姑娘(现在正沉浸在幸福的爱情里),抬起眼来,忽然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和那么多风度不凡的人儿展现在面前!这时候还有谁可以和她的惊讶、她的喜悦、她的兴奋相比呢?莎士比亚正是抓住了这最富于戏剧性的一刹那,好让她不能抑制的激情不但给人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感,而同时又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