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

鲍冷艳
译者序 《圣女贞德》一剧的原作者是英国近代著名作家萧伯纳(1856年7月——1950年11月)。上世纪,他是欧美为数不多的几个曾公开发表过支持中国近现代革命言论的作家之一。 本剧的主人公是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1412年1月——1431年5月)。正文有六幕,外加一个尾声。在舞台剧中,这种结构并不多见,这是因为该剧牵涉的时代背景极为复杂。即使面对英国观众,萧伯纳还需要以第四幕专门交待其政治、宗教等时代背景(本幕中,女主角都没有出现)。如果从完整讲述一个故事的角度来说,六幕戏已经阐述清楚了,但是如果要说清楚整个事件的脉络和历史变迁,尾声必不可少。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很多读者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比较熟悉,而对于之前的英法百年战争就较为陌生了,所以在阅读本剧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不少云山雾罩的地方,尤其又涉及到了很多宗教议题,更加会觉得不知所云。有鉴于此,在此简单阐释一下几个问题。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深奥的话题,只不过由于历史渊源不同,我们习以为常的某些现象,在不同文明中是存在差异的。 一、政教分离的问题 追溯历史,华夏文明在很久以前就完成了政教分离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卸载了祭司集团。一般而言,现在公认从周朝开始,神权的力量就慢慢消失了。不过,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商末的时候,祭司集团的力量就受到了打击。事实上,帝辛在牧野之战中惨败,原因很多,其中由于削弱神权,导致了内部统治不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武王在《牧誓》中,给对方出的第五条和第六条罪状分别是“信有命在天”和“不留心祭祀”。乍看起来,这两条是互相矛盾的,可仔细想想,其实是一事两面,就是说帝辛认为自己“君权天授”,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负责祭祀的神权集团的权力。 周代商后,并没有改变这样的大方向。如果考察华夏文明后来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汉承秦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隋制唐随(打造中央集权体制,打击世家大族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