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人泰门

[英] 威廉·莎士比亚
前言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有情人演出的千古悲剧中,有一个不露脸的角色,却时时让人感受到它可怕的存在,那就是无情的“命运”。 同样地,在悲剧《雅典人泰门》中也有一个不开口、不见于剧中人物表的角色,可它作威作福的势力像阴影般笼罩着雅典城。剧中上上下下的人物无一不围着它团团打转,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受它无形的操纵、支配。它是谁呢?它就是“黄澄澄、亮光光、最贵重的黄金”。 从剧名看,这似乎是一个个人的悲剧——“雅典人泰门”的悲剧。泰门刚出场时,何等荣耀煊赫,人人都争着向他献媚邀宠,他被包围在一片赞美、歌颂声中。可是一旦金银散尽,倾家荡产了,从他身上再没油水可捞了,那些胁肩谄笑之徒,立刻忘了平时受过他多少好处,一个个掉头而去,把他抛弃了。泰门从飘飘然的五彩祥云中一落千丈,流落在荒野,栖身洞穴,掘树根为食。泰门成为一个自绝于人类的野人,内心燃烧着不可熄灭的仇恨的火焰。 从一个慷慨豪华、有求必应的大施主,经历了世态炎凉,看穿了人心的虚伪奸诈,一变而为人类的憎恨者、诅咒者——他大起大落的兴衰荣辱,从满脸春风到精神崩溃,构成了泰门不堪回首的个人的悲剧。 然而要看到,泰门的个人悲剧不过为整个戏剧提供一个情节框架罢了。个人的兴衰荣辱无非像镜子般折射出世态炎凉的众生相。这一个以讽刺性、批判性为基调的悲剧,自有它内在的深度,远远超出于泰门的愤世嫉俗、满腹牢骚的咒天骂地。 强调《雅典人泰门》首先是一个社会性的悲剧,就必然需要我们从可怕的“泰门情结”中摆脱出来,不受泰门那种喜怒无常、大起大落的情绪所煽动,而以一种冷眼旁观的超然的态度去审视泰门这个人物和他个人的悲剧。 戏剧一开始,就以阴暗的色调呈现出一幅腐朽社会中的百丑图。这一伙人眼里认得的只是金钱,而泰门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如果我需要金子用, 那好办,只消偷乞丐的一条狗, 去送给泰门,这条狗就会给我 变出金子来。要是我想把我的马 卖掉了,再买进二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