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

谢泳
辑一 晚 清 以 来 关于陈宝箴的一条史料 偶然看到一册私印的小册子,十六开本,约有十几页,名为《湖南平江黄金洞金矿八年来之回忆与展望》,作者潘振纲,时在1947年。潘振纲当时是黄金洞金矿的主管。我因为接触过一些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学者,所以有时候在旧书市场看到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史料,也就顺手收集起来。这些东西我一般的做法是看过就送人,在我,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我一向的看法是历史学者,从直接文献中看出有用的材料并不高明,因为谁都会找直接的材料,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有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在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发现有用的史料,所以学者读书不能太专门,专门是职业,不专门才是趣味。专业是有硬性要求的,常常很苦;业余是轻松的,所以快乐。业余的专业是最理想的境界。 我看到的这个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的黄金开采史肯定是有意义的,这个行业我根本不懂。但潘振纲这个回忆中,有一则跋文,是当时湖南有名的教育家曹典球所写。潘振纲早年是曹典球的学生,二人有师生之谊。曹典球早年毕业于湖南著名的时务学堂,与陈宝箴有过交往。我要在文章最后再抄出关于陈宝箴的那一条史料,现在先发几句感慨。 时务学堂出过很多志士仁人,不必一一列出了。百多年后,我们评价一个教育机关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这个教育机关里出了些什么人,看这些人主政的时代,社会有没有蓬勃向上的风气。出人多,社会有朝气,这个教育就办得成功;出人少,或者不出人,这个教育就不成功。在乱世,教育的功用看得格外分明。在和平时代,评价一个教育机关成功与否,从时间上看,一般来说要五十年。因为五十年里,一个人在这个教育系统里所接受的教育是完整的,五十年的时间里,这个系统中最成功的人士,应当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特别是政治精英。从结果上观察,如果一个时代政治清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就说明过去的教育基本是成功的。如果一个教育系统自身不能产生对本教育系统的怀疑和批判,那么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