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十三
冯朱乙
(一)
海城县是个港口小城,坐落在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几千年前还是一片海中沙洲,随着时间推移,沙洲慢慢连接成一片扇叶形的陆地。建国后,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使它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农民迁徙过去,牧海的渔民渐渐增多,海城县也渐渐繁荣起来。
自南向北,海城县的地势逐渐降低,围垦后的陆地上留下一条条向海水扩张的堤岸,最后一条堤岸往北,就是绵延的滩涂。旧时为方便定位,堤岸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命名,数字由南往北逐一递增。老家人世代以捕鱼为生,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科技化捕鱼装置的出现,粗犷且低效的渔轮渐渐被淘汰,被高新技术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渐渐外流。滨海港城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轮回之后又恢复到了原始的沉默。工业高度发达的城镇,只有海水亘古不变地舔舐着滩涂,见证着时代变迁。
陆海生就生于这片海平面以下的土地,第三号岸东侧的一个拐角。暴露在空气中的盐碱地,经过数十年的雨水冲刷渐渐肥沃起来,老家人称这片寂静又富饶的土地为三岸角。
2178年,陆海生横跨半个中国版图,去了内陆一个城市读大学。读的是当时的热门专业,综合工业管理。
2181年,三号岸化工重大泄露事故将三岸角烧成一片死亡的碎瓷。大火中陆海生的家人全部丧生。
2183年,陆海生回到海城县。在和相关部门签署了赔偿协议和保密协议后,陆海生获得了工作机会。
陆海生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岛”。
(二)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下午六点多,完成一天工作后的陆海生,回到起居室。
圆柱体的空间里分不太清方向,陆海生用电子指南针将床头调向正南,以此作为标记。空荡的起居室东侧有一张简易的金属质地书桌,书桌上放着几本翻旧的纸质杂志和一张电子阅读器。整个起居室内没有什么多余的物件,只有桌旁的椅子上随手扔着一个灰黑色的虚拟现实头盔。陆海生把头盔拿走,返回位于起居室上一层的健身室。
层高开阔的健身室内有半块篮球场,球框上的篮网已经有些破损,略微干瘪的篮球滚落在一边。篮球场边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