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
“鬼子”来了!(代序)
多年前姜文拍过一个片子,叫《鬼子来了》,看过的人大都称赞不已。作为历史研究者,我喜欢该片,除了它故事讲得流畅生动,演员演得形象逼真外,更是因为它能大胆直面复杂人性,真实地呈现出今人难得一见的现代中国史上一个悲摧的侧面。
这里说的“悲摧”,并不是姜文后来对记者解释的,即中国农民太过善良,不知该如何面对侵略的日本鬼子之类,也不是有的影评人所斥责的,那些农民像鲁迅笔下麻木冷漠的中国人一样,有奶便是娘,只会窝里斗,对侵略者全然没有愤恨。其实,片中发生在马大三等众多村民与日本鬼子之间的种种故事,所以会让今人深受触动,恰恰在于它和我们今天民族主义语境下的种种教育宣传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人们很难否认这一微观史实的存在,因为类似这种自私自利,不关心国家与社会,被一些人尖锐地批判为民族劣根性的表现,迄今为止依然可以在我们的身边看到。同时,许多人也不能理解:在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政府和军队为保住国家付出重大牺牲,半壁河山惨遭涂炭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国人只关心自家的温饱与得失,而不知民族国家为何物?
从历史的视角看问题,马大三一村人的表现并非不可理解。围绕着该不该杀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这个问题,之所以在黄河边上那个挂甲台村民中间,包括在大批观众中间,发生了那么多曲折和争论,与其说主要是中国农民太过善良或中国国民太过愚昧之过,不如说那个匆匆忙忙把抓获的花屋小三郎交给马大三来处理的人找错了对象。
马大三不敢杀花屋,固然有其本性善良的一面,但这一面是人大凡都会有。包括影片中鬼子兵花屋小三郎给人的印象,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日本农民身上也存在着善良的一面,但成了国家战争机器的一部分时,其人性的这一面有也很难再表现出来了。同样的情况,影片中那个被马大三请来杀人的刘爷,职业就是刽子手,从来杀人不眨眼,晚年谈起当年杀人之事,他也一样充满着职业的自豪感,丝毫看不出对生命有任何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