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

[日] 西冈常一 [日] 小川三夫 [日] 盐野米松
天卷 《树之生命木之心》序 宗教建筑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最重要的一席。东方的佛教建筑与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即木制建构与石制建筑在理念上的天壤之别。前者注重架构之美,尽可能将建筑骨骼暴露在外,以示木与石或砖的质感区别;而后者的骨骼隐藏于体内,从外观上无从寻找,继而形成整体无差别的展示。 世界五大建筑体系(一说七大建筑体系),远东的木制建构以独特存世。木制建构的好处是取材容易,搭建速度快,易修复;缺点是保存不易,尤其惧火,一旦灾难形成,一切必须重新建造。因此,历史上许多著名建筑我们都没能得以见到,见到的都是文献上语焉不详的文字记载。 相对而言,宗教建筑寿命最长。中国境内现存的唐宋建筑,几乎全是寺庙及佛塔。保持千年以上原汁原味的屈指可数,体量最大的是山西省应县境内的辽代木塔,塔高67.31米,八方五层,内设暗层,实为外五内九,除首层为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整个塔用料3000立方米,无钉无铆,纯木榫卯建构,支撑其千年不倒,堪称奇迹。这种大木作本是国人看家本领,惜近百年来在水泥钢架建筑中已悄然远去。 邻国日本,却有人将其手艺保存至今。本书详尽地从多角度记录了西冈常一及小川三夫的手艺与精神。手艺都是通过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这其中不能偷懒,也无捷径能走,还必须耐住性子,不被利诱,这需要有理想,并且是几乎达不到的理想。换言之,理想越远或不可实现,现实就越接近理想。 用传统手艺建造宗教建筑还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面对完整的建筑和面对一片空地都是同样的感觉。在有与无之间,那个看不见又能感受到的是精神,可大部分人看见的是苦海泛舟,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彼岸。所以西冈常一和小川三夫以及他的门徒们必须净化心灵,把建造庙宇当作人生的修行,与这个日益世俗的社会抗争,在有无之间做出心甘情愿的选择。 木制建构的核心在于榫卯。榫卯结构巧妙地将散木汇集成完整不可分割的建筑。历史上无论中国还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