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洪荒志·天机卷

尚漫 编
其他 图片 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 ——汉·刘歆 上《山海经》表 前言 《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翩竹 图片 对中国神话稍有喜好或了解的读者,恐怕对《山海经》这部经典古籍并不会感到陌生。这部诞生于先秦,成书于两汉,一直流传至今的神话经典古籍,不仅仅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最为心爱的宝书”,也是当今无数神话创作者的灵感之源。然而当被问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古籍时,回答往往五花八门。 有人说,它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地理志;有人说,它是中国最早的帝王谱系;也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各地神祇妖怪的汇总大全……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可信的?今天,在这本《山海洪荒志·天机卷》的开篇,我们就来聊一聊《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在介绍《山海经》的内容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成书过程:《山海经》的编校者为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是他们将原本散见于其他书中的《山海经》三十二篇及诸多杂叙内容汇编成十八篇,形成了《山海经》最初成书的样貌。 然而,刘向父子成书之后适逢王莽之乱,《山海经》又有散佚。经晋代郭璞校注重编,形成如今所存的《五藏山经》五卷、《海外四经》四卷、《海内四经》四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十八卷,这才构成了我们如今熟知的《山海经》。 由此可知,《山海经》并不是由某个作者独立完成的著作,它的撰写过程可能涵盖了先秦时代的数百年岁月,其成书过程也见证了汉晋更迭的历史过程。其成书非一人所为,最明显的特征在于《五藏山经》《大荒经》《海经》之间那大相径庭的语境、风格和叙述手法。 对于《山海经》各部分先后成书的顺序和作者群体,目前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但总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