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
[法] 安德烈·纪德
导读
安德烈·纪德,1869年11月22日出生于巴黎,在法国北部省份诺曼底长大,十一岁时失去父亲,受到笃信宗教的母亲的严格管教。
孤独的童年造就了纪德叛逆矛盾的气质。在纪德的一生中,他游历了阿尔及利亚、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乍得、刚果、苏联等国家。
1947年,纪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纪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他将自己经历的一切都融入了《人间食粮》。纪德曾说过,这是一本“读完就可以丢掉”的书。
《人间食粮》究竟在说什么?既然有人间大地的食粮,那有没有天上的食粮?其实,纪德在书里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纪德说,这是一本关于逃避和解脱的书,文学应该赤脚站在大地上,感受泥土的气息。
人间的食粮,其实就是欲望,来自生命最深处,真实,冲动,不受拘束,不计后果。
在这本书里,没有社会,没有制度,没有禁忌,甚至没有人物,只有纯粹的生命体验:繁花和鲜果,晨露和暮霭,湍流和大海,阳光和清风。信马由缰,毫无掩饰。
或许,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所在,让我们放下所有的拘束,面对内心最隐秘真实的自我。
天上的食粮,是宗教,是纯粹的精神世界;人间的食粮,是欲望,是纯粹的感官世界。
宗教与欲望,精神与感官,始终是纪德创作中的矛盾,相互对立也相互依存。纪德没有贬低其中的任何一方,因为二者都是值得尊重的真实,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构成了人性的平衡。
《人间食粮》,就是一部以“感受生命”为主题的散文诗。
最难读的是第一章。没有背景,没有叙事,纪德以一种近乎梦中呓语的口吻,语焉不详地描述了种种场景和心绪。很容易让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第一卷开篇,表面上是对纳桑奈尔倾诉衷肠,其实是借此开宗明义,为全书营造氛围,以“激越的热情”奠定了全书的基调。忘记所有的知识,经历长久的睡眠,顺其自然地静静等待……只有这样,才能倾听自己的心声,才能感受到生命的鲜活本质。
第二章,人世间最美的事物,最能让人清晰感觉到生命鲜活的本质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