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绣像珍藏本·套装共2册)

罗贯中
三国演义:绣像珍藏本·上 前言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第一,它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三国志》通俗化了,使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虽有种种原因,而文字通俗最为主要。 第二,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得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我没有核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异同,但我想像桃园结义、连环计、祭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以及以后的单刀赴会、玉泉显圣、骂死王朗、空城计之类,恐非《三国志》所全有。 第三,反过来说,《三国演义》不只把通俗化了的高文典册放在一般人手里,还把一般人看的通俗读物放在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手里,使他们更有兴趣地了解了高文典册,使他们发现:那些典重文字竟还可以写成这样奇趣横生的通俗文字,通俗文字还能如此驰骋于神出鬼没想象不到的境界。这就使他们的眼界为之一宽,文风为之一变,甚至使没有读过陈寿《三国志》这样一部重要史书的人,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实际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而读过《三国志》的人,又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说话人当他们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者别的什么的时候,都不过是个微小人物奏献一点薄艺,以解决自己和家人生计的一种手段。自然,他们力求说得动人、叫座、赛过别人而又能避免官方的干涉和舆论的非难。不知道自己的一点卑微的欲求和活动,与天下、国家、历史、文化之类的大事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一种伟大事业,是把高文典册的内容通俗化了交到略识之无甚至文盲的手里。他们的粗俗的语言经过一定发展过程之后,终于取代了那些高文典册里的文章,成为正宗的文学语言,乃至一切文章的语言。关于这,似已在别处说过,姑止。 每部小说是不是都有观点立场,把观点立场隐蔽起来好还是显露出来好?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