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浪漫派

[德] 卡尔·施米特
出版说明 1985年,卡尔·施米特以96岁高龄逝于慕尼黑,盖棺被定论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施米特的写作生涯长达60余年(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12年,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1978年),在20世纪诸多重大政治思想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主要以公法学家身份闻名学界,有“20世纪的霍布斯”之称,据说施米特还代表了欧洲精神中的一种重要传统。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其思想立场,政治思想家无不承认,施米特乃“宪法和公法领域最重要的人”(阿伦特语),其论著“最具学识且最富洞见力”(哈耶克语),“如今甚至开始盖过韦伯的光芒”(《法兰克福汇报》,1997年7月11日)。 “施米特文集”以编译施米特的主要论著为主,也选译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典籍编译部甲组 2013年5月 编者说明 18世纪末,史称“浪漫主义”的时代精神开始在欧洲蔓衍,几乎成了19世纪的主导精神—染上这种精神的,有一堆青史留名的人物。尼采在谈到19世纪欧洲的思想状况时曾经说,一种“病态的疏离”“在欧洲各民族之间诱发了民族性疯狂”(《善恶的彼岸》,256)。这里所谓的“病态的疏离”,指的就是浪漫主义(“疏离”[Entfremdung]是一个浪漫派喜欢用的语词)。 在汉语学界,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早已为人熟知。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浪漫主义仅仅是一种文学方式,与政治没有什么关系。尼采置身浪漫主义洪流,却看到浪漫主义的政治性质:“鼠目寸光、玩弄权术的政治家目前正靠着这种民族性疯狂执政”(《善恶的彼岸》,256)。青年尼采也崇拜过浪漫主义,后来他承认,那是自己少不更事,“带着某些错误和过高的估计迈向现代社会时”犯的错。尽管如此,尼采并不否认,浪漫主义“是我们的文化命运中最近的大事件”(《快乐的知识》,370,黄明嘉译文)。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大事件”甚至没有随20世纪的过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