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伊朗,右手波斯

王婧
图片 公元前2000年,正当埃兰民族在巴比伦之旁发展文明的时候,印度和欧洲的侵略者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定居下来并为之命名。“伊朗”一词源于“Ayryana Vaejo”,意思是“雅利安人(Aryans)的发源地”。雅利安人是半游牧民,他们的后裔是米提亚人(Medes)和波斯人(Persians)。公园前七世纪,米提亚人创建第一个伊朗国家,后被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摧毁。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后来称为古代最伟大帝国之一的波斯帝国。伊朗以前被称为波斯(Persia) – 她的希腊文名字。直到1935年,雷扎国王(Reza Shah), 也就是最后一位伊朗国王的父亲,要求大家称这个国家为伊朗。伊朗很富裕。由于她的财富及有利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然而波斯语言和文化经受住了这些侵略。侵略者们被这种强有力的文化所同化,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也成为了伊朗人。 - 《我在伊朗长大》 提到“伊朗”,你会想到什么? “邪恶轴心国?” “核武器?” “贫穷动乱?” 大众媒体输入给我们的刻板成见。 波斯半月,去了6个朋友家里,聊天,爬梯,郊游; 陌生人间友好信任如兄弟; 普通收入家庭, 家中也宽敞舒适,楼道上瓷砖干净如新; 开车虽霸气,路上却没人按喇叭; 没有KTV夜店娱乐场所,幸福感官没有被麻木,快乐更简单; 受教育程度高,内心丰富富足; 美国制裁对经济冲击很大,但各阶层仍快乐有尊严的活着。 如果这些都暂时不足以改变你的看法,那么,就先换个思维看看:我们今日所谈之“伊朗”,某种程度上,她的另一个名字:“波斯”,那个神秘富足,一千零一夜的“波斯”。 一切的开始 出发时,我只背了一个小书包,那是我的标配,里面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一包旅行装的洗漱用品,一本旅行笔记本,一支笔,一个平板电脑,以及相机。就这样。无数次的搬家和旅行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维持幸福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