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记

鲍冷艳
译者序 井底引银瓶 【序】:止淫奔也 【正文】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唐·白居易 在译介毛姆的这部作品时,不免想起了香山居士的这首新乐府诗篇,所以给本作品取了一个中式译名《银瓶记》。只是我们这位中唐诗人终究心软,只点出了“悲羞”的一面,没有像英国的毛姆那样将最惨烈的某一面撕开给读者看。当然了,从劝诫的角度来看,哪种方式更有效果,还真不好说,只能说看各自的造化吧? 《兰贝斯的丽莎》属于毛姆早年的作品。按照文学史的说法,是作家第一部引起轰动的作品。随后有几部作品,出版商打出来的广告就是“《兰贝斯的丽莎》的作者又一力作”! 大作家早年从医。有学者考证,该作品是毛姆根据自己学医行医过程中的真实见闻创作而成的。在某些方面,作品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维尔街上的女人生上十个八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但现在困扰欧洲的一大社会问题据说就是很多国家的人口生育率过低。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存在:家庭暴力、婚外恋、亲子矛盾……等等。小说中的某些场景,只要略加修改,简直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毫无舶来品的痕迹了。比如,布雷克斯顿太太和丽莎在街头拳脚互殴的那场戏,不跟我们现在社会新闻中“小三街头遭暴打,众人围观看热闹”有得一拼吗? 不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