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伤心的时候听慢歌

[加] 丹尼尔·列维廷
推荐序  打通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任督二脉 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之间的对话,在最近20年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变化之一,就是音乐研究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从演化生物学、神经科学、心智科学等角度解读音乐,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也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人性的本质。 本书作者列维廷既是音乐人也是心理学家,可谓是阐述生物音乐学的极佳人选。生物音乐学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门学科有三个分支:演化音乐学、神经音乐学、比较音乐学。 演化音乐学探讨音乐的起源、动物的音乐,以及音乐演化与动物(特别是人类)演化的关系;神经音乐学探讨大脑对音乐信息的处理,以及音乐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比较音乐学则探讨音乐的功能,分析世界上各个音乐体系及各种音乐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本书中,列维廷自在游走于生物音乐学的三个分支之间,不时穿插自己的音乐生命经验,引用学术研讨会中的精彩辩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取得了美妙的平衡。 列维廷试图通过分析六类不同的歌曲,来厘清音乐在人身上发挥的作用。这六大类歌曲的主题分别是友谊、喜悦、安慰、知识、信仰、爱。列维廷对音乐功能的整理与分析,不禁让我想起《论语·阳货》中孔子的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学习《诗经》可以激发我们的志气,提高我们的观察力,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合群,以及如何表达愤懑之情。 假如将列维廷的六大类歌曲主题跟《论语》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列维廷似乎没有在“诗可以怨”上多着笔墨(没有将其单独列为一章),这可能与东西方听众在音乐喜好方面的差异有关。跟中日韩的流行歌坛相比,欧美的流行音乐排行榜上似乎没有那么多感伤歌曲。流行歌曲是如何反映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这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运用音乐的方式固然有所不同,但是相似之处也不少。令人惊叹的是,列维廷还将音乐跟仪式、舞蹈作比较,点明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异曲同工之妙,这十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