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场
[美] 厄普顿·辛克莱
第1章
四点了,仪式结束了,马车开始陆续抵达。一路上都有一群人被玛利亚·贝尔钦斯基的充沛精力所吸引,跟着看热闹。这个场合的重大责任都落在了玛利亚那宽阔的肩膀上——她负责保证一切井然有序,严格遵照家族传统,还得疯狂地奔前跑后,把所有挡道的人推开,一直用大嗓门责骂指点着。她太想保证别人都能遵守礼节,结果自己倒是顾不上了。玛利亚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堂的,可又想第一个抵达礼堂,于是下令叫马车夫走快点。马车夫对这一问题固执己见,于是玛利亚猛地推开窗户,探出身子去表达她的主张,先是用立陶宛语,可马车夫听不懂,然后又用波兰语,这回他听懂了。由于马车夫的座位比玛利亚高一些,他便坚守立场,甚至斗胆想要回嘴,结果就是一阵愤怒的争吵,一路沿着阿什兰大街吵过来半里地,引来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加入了街道两旁观众的行列。
倒霉的是,门口已经堵了一群人了。音乐已经奏起,半个街区外就能听见大提琴沉闷的“嘣嘣”声,还有两把小提琴用复杂花哨的技巧相互较量的尖锐乐声。玛利亚一看到那群人,立刻抛下了问候马车夫祖宗八辈的辩论,跳下还未停稳的马车,冲进人群,清出一条通往礼堂的路来。她挤进去之后便立刻转过身来把人往外推,同时大喊着:“Eik!Eik!Uzdaryk-duris!(立陶宛语:去!去!把门关上!)”那嗓门让乐师们制造的混乱声音也宛若仙乐了。
“Z. Graiczunas,Pasilinksminimams darzas。Vynas。Sznapsas。(立陶宛语:Z·格雷纳斯,消遣花园。葡萄酒。烧酒。)葡萄酒和烈酒。工会总部”——牌子上是这么写的。对于从来没怎么讲过生僻的立陶宛语的读者而言,如下的解释或许能让他们摸到些头绪:这地方就是芝加哥那片被称为“围场腹地”的地区一间酒馆的里间。这样一说就清晰明了了;但你若知道,这里如今将成为上帝所创造的最温柔的生命——小奥娜·卢克塞特一生中最至高无上的狂喜时刻,她的婚宴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