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

唐诺
图片 图片 图片 说明 二〇一〇年香港书展,梁文道特别找了个我们两人可抽烟的说话地方,很大一部分时间我们谈一个大致已消失掉的书种——“小册子”,原生地是欧陆,时间是感觉有事发生、人得做点事的现实风雨时日。小册子一度是遍在的,很有代表性的是昔日英国的费边社,几个热切关注现实世界又要自己保持耐心沉静和理智的读书人,一本书只专注地、彻底地谈一个问题,把整个世界仔细拆解开来一样一样对付。我记得我们还郑重约定一起来写小册子,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都各有难题且又纠结一团,当然是梁文道约我定。 我们也都晓得这并不容易执行,梁文道缺的是足够大块完整的时间,我缺的则是足够的热切之心,习惯退后半步(可能不止)、习惯旁观,但这个二〇一〇香港约定是季札挂剑…… 是以,这本《声誉》(原书名《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便是始生于那个热天午后的香港露天咖啡座,是我始终记得要写的小册子(世事蜩螗,书写题目当然一直换来换去、随风而转),快六年了。 只是不知道这样是否算交差、达到梁文道的起码要求? 简单,是小册子书写的基本守则,它设定的书写位置得更低一些、更近一点——这本《声誉》,我于是把自己限定于一般常识的层面,没有任何深奥的东西(说穿了,我也深奥不起来),包括书写内容,包括文字选择,也包括使用的实例和文本。这回,我引述的书,像《瓦尔登湖》《基督山伯爵》《环游世界八十天》等等,尽可能选用一般人读过的、至少有印象的(更通俗的书就真的有困难了,实在没什么可说可用的东西),如果这样话还讲不明白,那就单纯是能力问题了。 常识,正是梁文道一本重要著作的书名(我尤其推荐他的自序那篇精彩文字)。我自己这么想——常识,从其来历看,其实原来多是一个一个深奥高远乃至于会吓到人的东西,这是我们一般所说从睿智界到常识界的必要转变,很长一段时日只存在于某人、某些人不懈的猜想、观察、反复思索修整之中,也是一般人们需要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