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

[英] 托马斯·哈代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书第一版弁言 后面这一篇故事的主要部分——内容方面和现在稍有不同——都在《图画周刊》上发表过;另有几章,本是更特别为成年的读者写的,也都用随笔记载轶闻琐事的形式,在《双周评论》和《国家观察》上发表过。这些刊物的编辑和主办人让我现在能按照两年以前的原稿那样,把这部小说的躯干和肢体联到一起,全部印行,因此我对他们表示感谢。 我只想再说一句话:这部小说的作者,目的简单质朴,他只想把一连串真正互相联贯的事情,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而发表问世;至于这部书里所表示的意见和感情,实在不过是现时大家都想到、都感到的东西,而作者把它说出来就是了,如果有任何过于高雅的读者,忍受不了这些东西,那我只有请他别忘了圣捷露姆那句人所共知的老话:“如果为了真理而开罪于人,那么,宁可开罪于人,也强似埋没真理。” 托马斯·哈代 一八九一年,十一月 原书第五版及后出各版序言 现在这部小说,是里边有下面这样情况的一种,就是,它所刻画的女主角还没开始正式活动以前,就经历了一番事故了,而那番事故,通常又都认为是使她丧失了做主角的资格的,或者至少是把她的活动和希望实际上结束了的;既是这样,那么,如果读者会欢迎这部书,并且会和我一致地主张,认为关于一件人所共知的惨剧,在它的隐微方面,除了已经说过的话以外,在小说里还可以再说一说,那这种欢迎和主张,自然都是和公认的习俗十分相反的了。然而英美两国的读者,接受《德伯家的苔丝》那种同情的精神,却又仿佛证明,写一部小说,只依据大家不说出来的意见作方向,而不必使它符合仅仅表现于口头的世道习俗,并不是一无可取的办法,即使拿现在这种好坏不匀、限于局部的成绩作例子,都可以这样说。我对于这种同情,忍不住要表示感激;我只觉得,在现在这个世界里,本是渴想友谊而不可得的,本是只要不被人误会就得算是受惠的,而我却永远不能和这些同情赏识的男女读者,见面握手,这是我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