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话

苏樱
前言 图片 一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北京纳兰明珠府中,一个男婴诞生了。当时的大清朝还不知道,这个孩子将会给后世带来多大的震撼。他就是纳兰明珠的长子、被后人誉为“清朝第一词人”、诗词被反复吟咏的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一说因其出生在腊月,所以小字冬郎),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为纳兰性德。一年之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又改回成德。 若追溯一下源头,纳兰容若的祖上原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征服满洲纳兰部,占领了他们的地盘,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这就是后来我们在清史中经常看到的“叶赫那拉氏”。在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过程中,叶赫部被爱新觉罗部所吞并,纳兰部归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纳兰氏成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容若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也是大清风云一时、为后世所熟知的人物。他是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母亲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英亲王)正妃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也是皇亲国戚。因而可以说,纳兰容若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一帆风顺的。也许是造化弄人,容若并没有因其皇亲贵胄的身份而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容若自幼聪慧过人,明珠对这个长子寄予了厚望。自清入关以来,一方面一直在接受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仍然坚持以骑射为根本。骑射在满族的社会生活中历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努尔哈赤时就把骑射作为立国之本;加之大清又是马上得来的天下,所以即使是在逐渐地接受汉化,满人也不废骑射。所以纳兰容若尚幼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