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法]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序 我读《小王子》 毕飞宇 再好的作家也会受到恶毒的攻击。比方说,莎士比亚,他是全人类都公认的顶级作家,但是,伏尔泰不买账,在他的眼里,莎士比亚就是“一堆硕大的粪便”;再比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然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刻薄的那个人恰恰就是托尔斯泰,老托在私底下告诉一位女诗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混乱”,“根本就不知道小说是什么”;还有加缪,高高在上的萨特没给加缪一点情面,觉得加缪的书“只配给中学生看”。 这些都不是问题。接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必然是这样的一句话:再好的作品也一定会受到批评。 然而,例外永远存在。《小王子》似乎是一个例外。这本书奇怪了,你硬要说它有多伟大,那也不见得。它只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我想这样说,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气质,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年龄,每一本书也都有它的性别。如果这个说法得以成立,我想说,《小王子》就是一个通天的、玲珑的、机灵古怪的、气息如兰的、永远都停留在三岁的小姑娘。她是全世界读者的掌上明珠。她说什么都对,她做什么都对。如果她一不小心摔坏了一只水晶盘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即刻把她抱起来,然后告诉她:“没事的小宝贝,是爸爸(或者妈妈)错了,小宝贝。——小宝贝吓着了没有啊?好,我们去和小乌龟赛跑去。” 就说通天吧。《小王子》确实是通天的,这样的通天一点也不是晓通历史或老于世故,它是稚气的,本然的。这样的稚气与本然,安徒生做过天才般的描述。在《皇帝的新衣》里,面对谎言与心机,天籁出现了,换句话说,真理出现了:先生,你光着屁股蛋子呢。 相反的例子也有,那就是《神曲》。我不会说《小王子》模仿了《神曲》,但是,从结构上来说,《小王子》和《神曲》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漫游,或者说,人类精神的呈现。《小王子》所面对的,依然是人性的地狱、炼狱和天堂。白居易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那是寻找杨贵妃,当然找…